首頁 / 來一點知識 / 減塑研究室
3個觀念 解開常見的回收迷思
3個觀念  解開常見的回收迷思

根據調查,台灣有九成的人有資源回收的習慣,卻有四成物品被丟錯!花了時間心力回收,當然希望它們去到對的地方、有機會開啟第二生命,但如果不小心分類錯誤,也可能讓部分資源無法被妥善利用。首圖來源:綠藤生機 本文授權轉載自綠藤生機
撰文=Shu Hsieh

生活中有許多廢棄物/垃圾的處理方式,存在許多迷思,我們整理了3種常被丟錯的物品,一起來看看。

常見迷思1:紙杯要丟哪?

為了能盛裝飲料,紙杯表面會有一層防水的塑膠淋膜,屬於複合材質,回收過程要先經過絞碎打散,將塑膠膜、紙漿分離。回收時必須簡單清洗投入「紙容器類」!如果場所沒有紙容器類別,可以放進一般資源回收筒內,但不能混入一般用紙、報紙、紙箱的紙類回收,以免影響紙類的回收效率!

紙容器回收工序繁瑣,有高達七成以上與一般垃圾一起進入焚化爐。圖片來源:綠藤生機

紙容器回收工序繁瑣、成本較高,是否能有效被回收,也是一直以來備受討論的議題。

雖然環保署統計,台灣紙容器類的實際處理量,從2018年的3萬噸,到2020年已提升至16萬噸,環保署也提到回收率也從 2018年的64%提升至2020年的 89%,但在疫情期間廢棄紙容器數量增加,環境組織也曾提出,實際生產的紙容器數量可能超出統計數字。

而在立法院法制局2020年一份議題研析報告就曾指出,台灣每年使用紙容器超過80億個,其實可能有高達七成以上與一般垃圾一起進入焚化爐。

身為消費者,除了留意別將紙容器混進紙類回收,也可以試著從源頭降低紙杯消耗。圖片來源:綠藤生機

常見迷思2:PLA 塑膠杯比一般塑膠環保?

買飲料或餐盒時,看到店家標示用的容器是「生物可分解 PLA 」,可能會讓人直覺認為:好像比較環保?

其實並不一定。常見的生物可分解塑膠(PLA, Polylactic acid),雖然名為可分解塑膠,但要分解它們也有許多環境條件:酸鹼值PH需介於7-9、氧氣濃度不得低於6%、水份含量介於50%至60%,溫度更要控制在58±2℃。一般土壤無法達到這樣的環境溫度,需要特殊的工業堆肥環境,才有機會完成生物分解。

還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台灣缺乏工業堆肥場,導致這些「可分解塑膠」其實難以有效堆肥分解。加上PLA材質和傳統塑膠並不相同,如果混入傳統塑膠,會導致回收塑膠粒料的品質變低,甚至導致整個鍋爐的塑料作廢。因此,建議還是丟進一般垃圾。

常見的生物可分解PLA材質和傳統塑膠並不相同,難以有效堆肥分解,建議還是丟進一般垃圾。圖片來源:綠藤生機

常見迷思3:補充包可回收嗎?

洗手乳、沐浴乳、洗衣精、洗碗精和清潔劑⋯⋯在購買這些日用品時,你也會挑選「環保補充包」嗎?補充包多半價格較優惠、看似廢棄物體積也縮小,吸引不少消費者選擇,不過市面上許多「補充包」無法回收!

市面上許多「環保補充包」其實是無法回收的。圖片來源:綠藤生機

為了達到遮光、耐磨、阻隔水分與空氣的效果,補充包常使用「積層袋」,屬於複合材質,因為處理不易或太髒,加上回收價格低,導致補充包多半會被當作一般垃圾丟棄。

除了這3個常見的回收迷思,還有哪些物品會讓你站在垃圾桶、資源回收桶前猶豫不決?邀請你閱讀環保團體 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推出的「回收大百科」,看看101種容易丟錯的垃圾/回收物。

參考資料:
▶回收大百科
▶環保署 86-110 年回收量
▶環保署資收關懷計畫
▶立法院-環保餐具外送與紙容器回收相關問題研析

授權單位
綠藤生機

成立於 2010 年的綠藤生機,以「二減一加」深入減法的純淨保養 — 減去非必要程序、減去超過 2,700 種非必要成分,加上必要的透明,挑戰保養慣例。從洗沐到臉部保養僅 22 款產品,讓每天的保養,成為肌膚與環境永續的可能。綠藤也是亞洲唯一、連續五度獲得「對世界最好(Best for the World)」環境面向大獎的 B 型企業。

延伸閱讀
馬鈴薯廢料變身彈力保鮮膜!澳洲團隊創100%可堆肥再生材質,180天內分解連包裝盒都藏小心機
減少乳酪製程40%用水量! 西班牙最大乳酪製造商與利樂合作 以創新水資源回收技術省水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