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裝水大賣為何是個問題?
聯合國智庫:威脅「人人有乾淨水喝」SDG目標
瓶裝水以方便、安全、健康、美味的形象快速崛起。根據聯合國智庫報告,全球每分鐘賣出超過100萬瓶的瓶裝水,年銷售額達2700億美元。國內包裝水市場則在10年間增加六成,銷售量在去(2022)年再創新高。但對20億沒有乾淨水可喝的人來說,瓶裝水不是解方。他們買不起瓶裝水,只能期待國家提供安全的公共飲水。首圖來源:亞洲開發銀行
愛吃海鮮更要關心海洋,
《永續海鮮選購手冊》教您聰明挑選水產
您通常怎麼選擇海鮮食材?是根據價格?魚種?要怎麼聰明選購,讓您在滿足味蕾的同時,也能友善海洋?綠色和平在 2021 年 9 月推出《永續海鮮選購手冊─夏季版》,與您分享購買海鮮時可注意的細節,並了解餐桌上的魚從何而來,讓原本的「海鮮文化」進一步為海洋永續發展,打造「台灣海洋文化」。首圖來源:Greenpeace / Joy Jao
重複使用紡織品對環境的影響
比新衣服低70倍
歐洲紡織品再利用和回收行業(EURIC)委託進行的一項新的生命週期評估(LCA)證實,與生產新服裝相比,再利用紡織品可顯著節省二氧化碳(CO2)和水。研究發現,再利用紡織品對環境的影響要低70倍,即使將出口以及運送過程的排放考慮進去。首圖來源: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疫情助攻冷凍食品熱賣,也讓包裝材質更永續環保
美國市場調查公司Freedonia Group在2021年3月公布市調報告,有近50%的消費者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選擇購買更多的冷凍食品,39%的消費者開始尋找一人份的包裝食品,但一人份的包裝也代表會產生更多垃圾,因此有許多食品公司開發出具可回收性質或是循環利用性質的包裝,希望藉此減緩環境汙染。首圖來源:Packaging Word
《綠色生活行動指南》:適合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環保起手式
想嘗試環保綠生活,卻不知從何開始?環保行動一定麻煩又艱難?您想推薦親友落實綠色生活,卻苦無方法?現代社會在許多層面都對環境造成劇烈壓力,但其實食衣住行育樂都有您我可以著力的解決方案。綠色和平製做《綠色生活行動指南》,與您分享每天都能輕鬆做到的環保小撇步!首圖來源:iStock
永續日常這樣做 新生活的6種想像
什麼是永續生活(Sustainable Living)?根據聯合國的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可能達到驚人的100億,隨著人口增加,對食物、物資、能源的需求也隨之提升,但地球並非無窮無盡,我們必須降低個人的慾望並且控制生活的方式,使地球不要超過無法負荷的臨界點。首圖來源: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綠色餐廳也有三「葉」三星
永續飲食評鑑標準接軌國際
你還在把米其林星當作選餐廳的唯一指標嗎?隨著永續飲食在全球引發熱潮,有綠色版米其林指南之稱、英國永續餐廳協會(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SRA)自2010年推出「Food Made Good」永續餐飲指標,根據永續準則評出不同星級的綠色餐廳。台灣「綠色餐飲指南」也在2022年推出相似的「葉級評鑑」,2023年3月14日雙方正式簽署備忘錄,未來葉級評鑑將與國際標準接軌,為我國永續飲食發展開創新局面。首圖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2023年8月起這些場所禁用PLA!
生物可分解塑膠無法有效減塑
許多零售業者為達到減塑目標,將一次性塑膠包裝改為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膠PLA,但這無法真正解決塑膠氾濫,甚至衍伸更多環境與健康問題。環保署於 2023年2月3日預告:8月起八大場所禁用PLA材質的免洗餐具,為源頭減塑跨出一步,不過若要確實減塑,積極推廣「重複使用」才是解決方案。首圖來源:綠色和平
生物多樣性大會達成歷史性協議
近200國同意2030年前保護30%的陸地與海洋
聯合國第15屆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達成歷史性協議,近200個國家同意要在2030年前保護30%的地球自然資源,也就是「30x30」。儘管討論最後階段有非洲國家提出異議,大會仍快速通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為兩週會議交出成績單。這項協議將是未來10年的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藍圖。緊接著,就要看各國如何實踐,真正保護全球的生態與自然。主圖來源:UN Biodiversity(CC BY 2.0)
低碳城市不是夢!
嚴選12種交通、能源、住宅、生態的綠色生活新方法
無論是運用實驗性新科技,抑或只是一些簡單的巧思,世界各地的人們一直用創意,在交通、住宅、能源、綠化等生活各個層面,尋找跟大自然和平共處的方法。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些巧妙的綠色生活好方法。首圖來源:iStock
環保飲食不只少吃肉,這樣吃素減碳更有效!
依據「世界素食人口報告」調查,2020年台灣素食人口已突破300萬人,占總人口13%。除了宗教因素,更有許多人因健康考量、愛護動物或重視環保而選擇植物性飲食。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不僅有益健康,更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然而,日常生活卻存在一些「盲區」,可能讓植物性飲食的碳足跡不減反增⋯⋯。首圖來源:Greenpeace綠色和平
由我國第一版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談起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5)在12月7-19日,於加拿大蒙特婁舉行。雖然我國並非締約方,但2020年在林務局以及多位專家學者的努力之下,出版了台灣首份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值此之際,特別邀請國內長期投入生物多樣性工作的李玲玲教授,從我國第一版國家報告談台灣的生物多樣性當前進展。首圖來源: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C BY 2.0)
3個觀念 解開常見的回收迷思
根據調查,台灣有九成的人有資源回收的習慣,卻有四成物品被丟錯!花了時間心力回收,當然希望它們去到對的地方、有機會開啟第二生命,但如果不小心分類錯誤,也可能讓部分資源無法被妥善利用。首圖來源:綠藤生機
原子習慣!
減塑第一步:將「環保餐具、環保杯、購物袋」放進包包
你聽過《原子習慣》嗎?這本長駐排行榜的暢銷書,傳遞著微小改變能累積成巨大影響。書中提到:「讓習慣簡單到沒有意願也會執行,至關重要。若能讓好習慣更方便,就更有可能貫徹。」首圖來源:綠藤生機 Greenvines
「吃在地」為何能救地球?
最新研究:近20%糧食碳排來自運輸
以往說到飲食對氣候變遷的影響,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畜牧業和農業,但其實根據2022年6月的最新研究指出,在全球糧食系統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食品運輸約佔其中20%,對此,研究呼籲民眾盡量採取在地飲食,減少因食物運輸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首圖來源:食力foodNEXT
綠色消費指南∣6個小訣竅
教你理性購物不亂買,不只省錢更愛地球
在台灣不管是實體店面或是網購平台,都好逛又好買,特別是遇到節慶或各類購物節,眾多促銷優惠更讓人忍不住下單,一不小心荷包就見底了,只是當錢變成你喜歡的樣子時,無形中也在傷害地球。未來編這次要教大家6個理性購物的訣竅,落實綠色消費,只購買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不只能省錢也能友善環境喔!首圖來源:未來生活實驗室
餐具減塑給發明家的大考驗!
餐具不只要可食用、還要更美味!
因為塑膠的便利性,導致大眾習慣用塑膠餐具解決一切,世界各國的發明家提出許多可改善塑膠使用量的餐具,共通的特色就是「可食用」。首圖來源:MOCO LOCO
居家防疫的斷捨離練習:3步驟,打造更永續的膠囊衣櫥
還記得上一次整理衣櫥是什麼時候嗎?疫情升溫,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步調,除了原本工作、應酬、參加聚會的行程,一下子幾乎被居家生活給取代,為了不同場合所購買的服裝,也暫時沒了出場機會。在居家防疫期間,與其透過網拍購物轉移對疫情的焦慮,不妨趁這段時間,重新檢視自己衣櫥的狀態吧!將凌亂的衣櫥空間好好整頓,身心也會變得輕盈;這回將與你分享,打造膠囊衣櫥的簡單 3步驟,馬上來看看!首圖來源:綠藤生機
微塑膠自然棲地現形記:
5個重點,看台灣首份保育類動物微塑膠污染研究(下)
綠色和平針對6種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進行微塑膠污染調查,並發布《難逃塑命: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及棲地微塑膠污染調查》,揭開六大保育類動物受微塑膠威脅的實況。首圖來源:林務局
微塑膠自然棲地現形記:
5個重點,看台灣首份保育類動物微塑膠污染研究(上)
蔬果、食品的塑膠容器包裝丟棄後從來不曾消失,危害久遠。野生海洋動物受害不是新聞,往上游追溯,與人口密集城鎮有更多交集的陸域動物,境況又是如何?透過台灣野生動物排遺、棲地水質的微塑膠調查,污染逐步現形。首圖來源:Greenpeace綠色和平
超市減塑大補帖,
除去一次性塑膠包裝從這幾項商品開始!
超市減塑真的很困難嗎?綠色和平與成大團隊合作研究台灣零售通路減塑潛力,並於2022年4月發布分析報告,指出全台主要超市超商一年共產生約1.5萬公噸塑膠垃圾,但只要積極採取可行的減量策略,例如裸賣、重複填裝等銷售模式,即可發揮龐大的減塑效益。哪些商品最具有潛力無塑銷售呢?首圖來源:Greenpeace綠色和平
5500噸廢棄口罩流向何處?後疫情時期為環境留生路
新冠病毒(COVID-19)席捲全球,為了預防傳染史上數一數二的大規模流行病,口罩成了每日出門的標準配備,但隨著拋棄式的醫用口罩增加,包含香港、美國、法國與中國大陸沿海等地陸續傳來棄置口罩的環境災情,台灣也不例外,顯示棄置口罩對環境與社會帶來不可小覷的衝擊。首圖來源: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科學家首次嘗試開發 可吸附海洋微塑膠的仿生機器魚
清除海洋塑膠微粒有解?四川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一種在水中追踪污染物的創新解決方案——小型自走式機器魚,它可以四處游動,捕捉自由懸浮的微塑膠,被割傷或損壞時還可自行修復。首圖來源:Adapted from Nano Letters 2022, DOI: 10.1021/acs.nanolett.2c01375
防水抗污自清潔的食物包裝!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以荷葉為靈感開發創新生物塑料
為了實現減塑、環保的目標,除了越來越多植物基食物的問世,開發植物基包裝也是近幾年的趨勢。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一種以荷葉為靈感的創新生物塑料,有望取代塑膠成為未來食物的新包裝。首圖來源:食力foodNEXT
一次性塑料有替代方案嗎?
科學家利用大豆分離蛋白製造「純素蜘蛛絲」聚合物薄膜
劍橋大學化學系透過模仿蜘蛛絲的特性,以大豆分離蛋白製造出製造聚合物薄膜,以有如「純素蜘蛛絲」的結構來取代一次性塑料,以解決目前的塑料汙染。首圖來源:劍橋大學
撕下瓶身塑膠膜
可口可樂在台上市首支「無標籤」鹼性離子水
可口可樂在台灣推出首款單瓶販售的無標籤產品「bonaqua怡漾」鹼性離子水,產品資訊以鐳射雕刻技術刻印於瓶身,取代舊有瓶標,降低塑膠的使用,也讓瓶身PET回收更加便利。首圖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法國蔬果禁用塑料包裝 雷射標籤將成下波主流?
法國於2022年1月起正式實施對塑料包裝的禁令,主要的範圍落在零售超市的蔬果包裝,目前有30多種不同的蔬果受此禁令管轄,如番茄、馬鈴薯、蘋果等,目標每年要減少10億件塑膠垃圾。首圖來源:Natural Branding: Plastic bans on fruit % veg shine light on la
太平洋塑膠垃圾是台灣44倍大!
從3個解決方案搞定太平洋垃圾帶成因
難以分解的塑膠流入海洋,累積成龐大海洋垃圾,你知道太平洋垃圾帶的面積有44倍台灣大嗎?太平洋垃圾帶成因,就是因為人類沒有妥善處理塑膠垃圾,當塑膠流入海洋,累積成龐大海洋垃圾,就形成太平洋垃圾帶。為了避免影響環境的食物鏈,應該怎麼減少太平洋垃圾呢?從這3種方式一起改善問題。首圖來源:未來生活實驗室
6種環保袋材質完整比較,減塑方法就從購物開始吧!
為了減少塑膠袋的污染問題,許多人會先從使用環保袋作為減塑方法,但市面的環保袋材質有許多種,真的都如其名般「環保」嗎?首圖來源:未來生活實驗室
防疫期間自備環保餐具安全嗎?
試試「無接觸購物」,減塑超簡單!(下)
台灣疫情蔓延,許多國家在防疫之際仍然重視環保,如新加坡、澳洲、美國都已發展出安全的「無接觸購物」購物模式,值得我們參考。首圖來源:iStock
防疫期間自備環保餐具安全嗎?
試試「無接觸購物」,減塑超簡單!(上)
在疫情期間,您外帶餐點和飲料,會自備容器嗎?一次性塑膠杯和免洗餐具會讓您比較安心嗎?其實防疫沒有絕對需要依賴一次性塑膠容器,過去一年間,全球已有許多安全購餐的模式,甚至成為「零接觸商機」,可以做為我們的借鏡。一起來認識什麼是「無接觸購物」吧!首圖來源: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打造零塑膠生活不是夢!從廚房開始
每一天,我們走進廚房,不管是準備餐點、存放食物、清洗餐具用品,或煮一杯提神醒腦的咖啡,您曾注意過廚房裡有多少塑膠製品嗎?在廚房中實踐「零塑膠」是可能的嗎?我們可以從哪些品項開始邁向減塑?首圖來源:Africa Studio / shutterstock.com
後疫情時代的減塑生活?循環經濟是關鍵
早晨走進巷口超商,用手機租一個循環杯外帶咖啡;中午,上網點外賣時選擇「可重複使用的餐盒」;下班後走進超商歸還餐盒與咖啡杯;週末,您帶著購物袋買秤重裸賣的食材。上述的無塑生活樣貌,不再只是夢想,全球已有零售通路及企業,開始實踐循環購物系統,您我有機會過渡到一個無塑無接觸、便利且安全的未來。首圖來源:Greenpeace
里仁蔬果生質袋拼減塑 盼鬆綁再生塑膠應用食品包材
除了裸裝蔬菜,食品包材還能如何減塑?里仁公司與蔬果供應商福業公司合作開發「可堆肥生質包材」,每年約可減少350萬個塑膠包裝袋,但目前法規還未允許食品包材添加再生塑料,期待未來法規鬆綁,「如果可以循環,不能說塑膠有罪,但至少它可以被有效使用。」首圖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減塑的關鍵方案:
採用「重複使用」模式,推動《全球塑膠公約》
源頭減塑、建立重複使用與重複填裝的循環系統,才是淘汰塑膠的唯一解方。許多國家政府已經開始制定更積極的法規政策,以及更具體的減塑目標,值得台灣借鏡參考。綠色和平更推動制定《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藉此約束更多國家與地區政府落實減塑,為人民打造無塑的永續生活。首圖來源:綠色和平Greenpeace
不只海洋充滿微塑料,
聯合國:土地中的塑料正帶來食安威脅
微塑料(塑膠微粒)一詞相信對於長期關注環境保育的人們一點也不陌生,但以往對於微塑料的討論多僅限於海洋,但你知道嗎?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報告指出,每年有上千萬噸微塑料進入土壤,正對人類帶來食安威脅。首圖來源:食力foodNEXT
未來,你吃的香草口味產品也許能從「塑膠」中提取出來?
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塑膠環境污染問題,英國科學家發現,利用大腸桿菌與LCC(枝葉堆肥角質分解酶)催化的PET降解結合,可直接從消費後的塑料廢物中提取出香草醛,未來有望使用於食品中。首圖來源:食力foodNEXT
「毒塑膠」食品容器先退場
環署預告草案 食物、飲料包裝將禁用PVC
「毒塑膠」PVC食品容器將率先退場。環保署將自2022年11月1日起禁止含有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簡稱PVC)的包裝容器或餐具製品,用於裝填食品、飲料、酒類或藥物。長期關注PVC危害的看守台灣協會對此給予正面評價,但也呼籲環保署,PVC材質應用廣泛,應擴展至其他項目如建材、家具等,也應盡速將更多PVC商品公告為應回收項目。首圖來源:Angelo Su(CC BY-NC-ND 2.0)
減塑新政:2022年7月起禁用保麗龍杯,
自備環保杯可享至少5元折扣
環保署將自2022年7月起擬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並明定消費者自備飲料杯,受管制的業者應給予至少5元價差。速食業龍頭麥當勞提前響應,與循環容器供應業者好盒器合作,於門市提供免費循環杯租借服務。首圖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年年有魚變年年有塑 台灣人平均年吃1.6萬個微塑膠
微塑膠陸續被發現存在民眾的飲食及生活中,甚至連呼吸都可能吸入微塑膠。而微塑膠的來源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多數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塑膠製品,在台灣推行減塑多年之下,是否能有效減少環境中的塑膠污染呢?
綠色和平首次針對台灣海鮮及民眾飲食習慣評估每人可能攝入的微塑膠含量及影響,結果發現,19到65歲有吃海鮮的民眾每年平均吃超過50公斤的海鮮,其中包括貝類、頭足類,以及魚類,而吃下這些海鮮的同時,每年也吃進了1.63萬個微塑膠。
喜迎減塑新紀元,7-Eleven與全家承諾更積極淘汰塑膠包裝,引進循環容器
若超市與超商等零售通路為消費者提供無塑販賣的商品,您我就能在生活中大量減少一次性塑膠用量。經過兩年的努力與溝通,2021年統一超商及全家便利商店終於提出更具企圖心的減塑承諾!首圖來源:Greenpeace
減塑評比來點名,台灣零售通路企業誰得第一?
綠色和平於2020年10月13日公布第二度零售通路企業減塑評比報告,顯示台灣大型連鎖超商、超市在過去一年的減塑措施上,表現全部不及格,企業若不願意改變現有營業模式,且繼續耗用大量塑膠,將可能成為未來20年後全球塑膠垃圾成長三倍的幫兇,其後分解的塑膠微粒更將造成戕害人體健康,難以處理的環境危機。首圖來源:Greenpeace
超市塑膠包裝量減半不再是夢!可行方案在這裡
減塑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認為生活中其實不需要這麼多塑膠,也讓許多零售通路企業開始感到壓力。但是,減塑可不能只是呼喊口號,更須提出可行方案,因此綠色和平英國辦公室發布研究報告,促請各大超市在2025年前,將塑膠包裝量減半!首圖來源:Greenpeace
自帶環保杯、便當盒還不夠!蔬果、日用品等可以這樣減塑賣!
隨著台灣人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人手一個環保袋、環保杯、包包裡放著好收納的便當盒、環保餐具等,但關心塑膠污染的消費者們,也注意到常常帶著這些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去消費時,還是帶回了不少塑膠包裝,原因就在人們最熟悉的消費場所——超市、超商還沒有擴大落實減塑,藉此,綠色和平以身作則,示範了一場無塑商店的展示!首圖來源:Greenpeace
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下)
環保議題日漸備受重視,海洋塑膠污染是其中最受關注之一。2013年全球只有2%塑膠包裝確實回收再利用,讓我們確信「源頭減塑」才是真正的解答。2019 年四大場所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後,無論政府、企業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再做得多一些,讓台灣成為對環境友善的地方。首圖來源:Greenpeace
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上)
環保議題日漸備受重視,海洋塑膠污染是其中最受關注之一。2013年全球只有2%塑膠包裝確實回收再利用,讓我們確信「源頭減塑」才是真正的解答。2019 年四大場所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後,無論政府、企業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再做得多一些,讓台灣成為對環境友善的地方。首圖來源:Greenpeace
減塑模式、循環經濟正夯!台無包裝商店 力行減少塑膠包裝
繼2019年環保署擴大限塑政策後,有越來越多人關注塑膠垃圾污染問題,並且更加願意在生活中實踐減塑,包括自備環保餐具、吸管、容器等。在民眾響應的同時,商家、企業也陸續推出減塑的做法和服務,給消費者更友善的消費環境!首圖來源:Greenpeace
全球6個禁用塑膠袋的城市及國家,那麼台灣呢?
一則則鯨豚、海龜、海鳥誤食塑膠袋而消化不良、飢餓、脫水喪命的新聞報導,以及塑膠會釋放有害人體與環境的化學物質等因素,印度、美國與摩洛哥等國家與城市開始對塑膠污染問題採取行動,頒佈了完全禁用塑膠袋、保麗龍(聚苯乙烯)等塑膠製品的法令。
塑膠廢棄物持續分解,微粒充斥海洋! 科學家發現「貽貝」或許是過濾解方
據聯合國環境署的資料指出,每年有高達800萬噸塑膠進入大海,將形成可能影響人體的塑膠微粒,儘管科學家發現貽貝能過濾塑膠微粒,將更容易減少塑膠對於環境的破壞,但從源頭減塑才是根本之道。首圖來源:食力foodNEXT
科學家在各國包裝米發現微塑膠 微波即食飯含量最高
儘管難以接受,但現在飲食購物清單上的各品項,可能都包括少量微塑膠。澳洲新研究發現,各國的包裝米都含有微塑膠,無論米是在泰國、印度、巴基斯坦還是澳洲種的。
入手前先看 環署第一個海廢產品標章 民團:仍僅少量有機會再生
不少國際大牌例如愛迪達、P&G都嘗試將海洋塑料廢物打造成新商品,賦予垃圾新生命,台灣也有衣服、運動鞋業者跟上這股海廢商品潮流。但海廢商品通常售價偏高,消費者也無法確保海廢來源及使用比例。2021年環保署建立出第一個海廢產品標章,希望建立更完善的溯源認證制度。
我們都在吃、喝、吸著塑膠料,連嬰兒最安全的胎盤也發現「塑膠微粒」
你可能多少聽過塑膠微粒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知道微塑膠已經成為食物鏈的新成員。但其實它對人體的危害,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巨大?國內重症醫學專科、胸腔內科專科黃軒博士,專文剖析更驚人的微塑膠研究報告。
你的「生態存摺」有多少存款? 減塑,請你斤斤計較
你知道你的帳戶有多少存款,但是你知道扣掉每一天對地球造成的影響,在你的「生態存摺」中還剩下多少儲蓄嗎?餐飲業者與量販通路都在嘗試減塑。只不過,產業的改變有什麼進展,仍取決於消費者最終的選擇。唯有每一位消費者真正對環境友善的每一步都斤斤計較,世界才能改變。首圖來源:食力foodNEXT
綠色和平揭海鮮「塑據」:台灣人每年吃下1.63萬個微塑膠
隨著塑膠垃圾排入湖泊和河流的微粒流入海洋,最終進入貝類、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體內,也就是說,餐桌上的海鮮佳餚,可能讓你我不知不覺攝入大量微塑膠。如果做不到從此不吃海鮮,那麼一起關心海洋環境、海鮮安全,一起合力敦促政府減塑政策的落實,可能是另一個更積極的方法。
限塑10年政策失靈?一次性塑膠用量增22.8%
自我國政府開始限制塑膠袋和其他一次性塑膠產品後,塑膠用量真的減少了嗎?綠色和平指出,根據經濟部產銷統計數據估算後,環保署預計在2030年全面禁用的四大類一次性塑膠產品,10年來總用量共增加22.8%,顯示限塑政策明顯未達成效。對此,環保署則表示,經濟部的數據包含工業用塑膠,與針對民生的減塑政策仍有差異。
「污」名遠播 美國人均塑膠垃圾量世界第一
英國、南韓居二、三名
哪一個國家製造的塑膠浪費最多?此篇文章揭露了全球「人均塑膠廢棄物製造量」的排名,根據研究,美國坐擁塑膠廢棄物製造大國第一名寶座,對全球海洋環境造成了巨大汙染。專家學者表示,這樣的分析有助各國重視自己的塑膠廢棄物問題,並負起責任。首圖來源:Ivan Radic(CC BY 2.0)
海洋保護協會:塑膠食品包裝首次超越煙蒂,成為最常見的海灘垃圾!
根據非營利組織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2020年9月公布的「2020國際沿海淨灘報告」,糖果、洋芋片等塑膠食品包裝首次超過煙蒂,成為海灘上最常見的垃圾。首圖來源:食力foodNEXT
各國減塑政策來不及 2040年入海塑膠垃圾將增三倍
根據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量在接下來20年間將增加到今日的三倍,而截至目前,各種因應措施幾乎都沒有什麼效果。各國政府可以限制塑膠製品的銷售和使用、強制改用替代製品或其他措施,但研究發現,即便所有可能做的都做了,所能減少的垃圾量僅今日的一半不到。首圖來源:ChristiaN(CC BY-NC-ND 2.0)
塑膠污染有解方了?科學家發現「酶」能在10小時內分解90%的PET!
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材質製成的寶特瓶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塑膠種類,但多數在回收之後只能再製成紡織品或非接觸食品的塑膠製品,最終遭到掩埋或焚化。為了解決「無法真正回收利用」的問題,法國生物技術公司Carbios研究人員從微生物中尋找可以分解PET的酶,能夠在10小時內就分解掉90%的PET,且經過分解後的材料又能夠成功用於生成新的PET。首圖來源:食力foodNEXT